2025年3月18日,第六期院友论坛暨“珞珈应急管理论坛”在人文馆10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黄建洪教授主讲,学院副院长容志教授主持。黄建洪教授为武汉大学政治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院长刘伟教授出席论坛,学院本硕博青年学子2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讲座中,黄建洪教授首先以“风险”的概念界定为引,详细介绍了“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内涵异同。黄教授指出县域城镇化风险有其特殊性,可初步划分为生存性社会风险、发展性社会风险、秩序性社会风险和价值性社会风险。他强调治理对象的复杂性、治理题域的叠加性以及“人地钱”等基本难题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县域城镇化社会风险呈现出跨域渗透、交叉复杂、层叠集群、虹吸传感、伴生涡轮等复杂特征。
其次,黄建洪教授指出,县域城镇化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县城概念的内部仍存在如专业功能县城、人口流失县城等数种类型的划分,而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策略与产业功能定位各有特色。因此,针对不同的治理需求,黄教授提出了“精准新基建”的实践优化路径,一方面需实施产城融合的新基建,以解决产业平台功能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开展设施支撑的新基建,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夯实城市运行的基础条件。
随后,黄建洪教授以苏州工业园区SIP建设为例,介绍了其发展成就背后的由“区政合一”到“政经双线”的建设逻辑转变,重点阐释了SIP“界分治理”的新型治理构架,即基于行政区模式底色,将“功能区管委会-市场”与“街道-社区”双线共同推进,适度分化和强化“经济区模式+社会建设”格局。
最后,黄建洪教授总结道,县域城镇化风险要求我们具备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的宏观视野,系统思考实践中的难点堵点,寻求“半城镇化”“再城镇化”“城市更新”和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县域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以形成针对社会风险的深度治理和长效机制。
交流环节中,与会师生同黄教授围绕“界分治理”的理论普适性、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如何深入田野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理论与思维的碰撞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论坛的尾声,容志教授对黄建洪教授的精彩分享作了全面总结,并对黄教授拨冗分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来源:行政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