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数智时代的守正创新——政管院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在遵义召开

时间:2025-07-29  点击:

在遵义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之际,学院党委组织院党委委员、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赴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开展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党性教育培训。培训期间,学院秉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理念,于7月23日19:00-22:00,精心组织了一场以“数智时代的守正创新”为核心议题的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红色精神为指引,聚焦数智时代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给两大学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共话学科守正创新之路。学院领导、各系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学院两大学科发展的深度“头脑风暴”。

一、会议背景:时代变革的召唤

会议伊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指出,当前,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格局,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计算政治学”“数字公共治理”等新兴二级学科的设立,国内多所高校纷纷加快数智化建设步伐,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随后,刘伟就数智时代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重要意义及学院数智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数智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需以守正创新的理念推动学科建设,同时结合遵义红色治理的历史经验,强调数智化建设要立足学科实际,不能盲目跟风,要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并为后续讨论明确了核心议题。

二、会议研讨:学科蓝图的共绘

与会老师在研讨环节围绕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表了自己对于数智化变革的思考,深入剖析了数智时代学科发展的多重挑战与破局路径,形成广泛共识。

在危机认知上,与会老师们普遍感受到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有老师指出,学院范式转型不应仅限于数智化,还应涵盖应用化、交叉化和国际化,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的“应用导向”已明确传递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的主流方向,学院亟需加速转型以适应这一需求。此外,生源与就业压力同样凸显,学院需要进一步将数智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吸引力与生源竞争力,国内部分高校本科专业的撤销案例,更敲响了“专业消亡可能连带学科消亡”的警钟。

针对上述挑战,大部分老师将文科实验室建设视为核心突破口。大家一致认同实验室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学院两个一级学科、六个系研究力量的平台。多名与会老师强调,学院文科实验室建设需要“像遵义会议般形成高度共识”,在建设过程中需避免发散思维,应聚焦“收敛性”目标,结合技术与研究方向逐步推进,而非追求概念化、表面化的建设,同时建议探索与校内相关学院,校外技术公司、政府部门数据的合作共建模式。

数智技术对教学科研的影响成为讨论焦点。教学方面,部分与会老师反映学生依赖AI生成课程论文、报告现象普遍,内容同质化且缺乏深度思考,建议将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问能力以及对AI输出的甄别力。另外,在“AI即得答案”时代,传统PPT讲授模式吸引力下降,需重构课堂互动,增加仿真实验、政策推演、国际谈判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模式,升级课程体系,开设“数据治理”“计算政治学”等新课,推动现有课程融入数智化内容。科研方面,老师们认为,数据是核心生产资料,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前提下,学院亟需建立或合作获取专业数据库,解决文科教师“无地可耕”的困境。此外,部分老师建议,数智化研究方向应聚焦数字赋能治理、数据基础制度、平台经济与劳动者权益、数字安全与伦理、民生大数据等领域,避免力量分散;方法转型上,老师们认为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具有重要性,但文科教师无需“独学成才”,可以通过院内工作坊、外派培训等方式提升数智技能,并在革新成果认定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跨学科合作机制,实现“理论+工具”的结合,弥补技术短板。

三、未来展望:务实前行的征程

研讨结束,学院党委书记梁涛首先感谢与会老师以认真投入的思考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她指出,本次座谈会的目的是揭开阻碍学院发展的核心问题,学院将整合本次会议意见,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分步骤、有侧重的时间表,稳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与有突破的教学改革,逐步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系统性解决资源短缺、信息壁垒等实际难题,同时呼吁大家要拨开迷雾、正视现实,摒弃旧观念,共同推动学院在数智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院长刘伟做会议总结。他强调,数智化绝非纯技术问题,其引发的是社会形态、治理逻辑乃至知识本体的深层变革,学科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政治与治理体系本身,更要立足高度数智化的社会系统,兼顾对当下现实的回应与对未来的前瞻,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政治学的权力结构分析、公共管理的公共价值追求不可替代,“守正”与“创新”需辩证统一。此外,他表示,通过本次极具代表性的发言和探讨,诸多方法性思考仍需进一步研究,学院将梳理老师们的建议以明确推进举措,共同探索应对数智化挑战的方法和路径。